Search

最近遇到一個狀況,蠻有意思的。跟大家分享。
這只是一件小事,但是其中用的心法,可以使用在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最近遇到一個狀況,蠻有意思的。跟大家分享。
這只是一件小事,但是其中用的心法,可以使用在各個層面上。

人、事都稍做變動,保護當事人。

前幾天,一個媽媽苦惱的跟我說他兒子小三了,洗澡洗不乾淨。還要他幫他洗,他很傷腦筋。

我說:為什麼要幫他洗呢?他不會嗎?
媽媽回:他會啊,只是做不好。洗不乾淨,自己搓一搓亂沖了事。

我說:如果您看到他沒洗乾淨,你怎麼做?
媽媽說:我就過去幫他洗啊

我說:我知道您是好意,但正是如此。他就會繼續不把洗澡當一回事。因為有人會幫他善後。

媽媽愣了一下,那我該怎麼做?

方法很多,但原則上就是讓他自己負責。

例如:你覺得他哪裡洗不乾淨,就請他去把沒洗乾淨的地方重新做一次。例如:頭髮上還有泡泡,就請他繼續沖,沖到乾淨為止。
如果他真的是「不會做」,那就一步步引導他。

媽媽繼續問,但是他自己弄,很慢啊,浪費時間。

我說:您可以選擇等待他。但如果現實不允許你等待,而明確是孩子在拖拖拉拉。
那很簡單,就剝奪他「享樂」的時間。例如:如果他沒有在時間內完成任務,那就不能看電視、打電動、出門玩等等的。看他喜歡什麼。一直幫他做他該做的事情,他不會長大的。

他自己選擇拖拖拉拉,那就是自己負責。這理所當然。

之後討論了一些執行的細節。但是大原則就是父母不介入,只做「要求」。做不好,就請再來一次。
誠如:功課寫不好,父母總不需要幫他寫吧?這是他自己的事情,無法一次做好,那就做兩次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

不同年齡段的孩子,可以用不同的方式

但要避免媽寶的產生,真的是要讓孩子自己去做事,自己去承擔責任(當然要依據各年齡,安排不同的事情,適齡適才適教)。如果他沒有辦法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,那他永遠不會長大。

前些日子,孩子的老師傳給我們一篇文章,我覺得很有道理。
老師是希望我們「不要」幫孩子檢查功課。
至少是不要讓孩子「依賴家長檢查功課」

功課是孩子自己的事情。不會寫可以問,但是不能「過度」依賴家長。想想真的是很有道理。

所以我們還真的照做了。而且還非常貫徹XD
寫完功課,我們只會問:你有沒有自己檢查過了?
如果沒做好,後果請自行承擔。
(不過會讓他知道,我們在旁邊陪他、如果看不懂、不會寫,我們隨時幫忙。但一定要自己先試試看)

考試也是啊。
我跟太太還真沒管他考試,就請他自己看著辦。
考好考壞,都他自己的事情。我們只是讓他明白,考試是為了確認他有沒有學會,如此而已。

考一百分,不是什麼好事。也不代表很厲害
只代表「剛好」題目你都會。
考七十分,也不是什麼壞事,也不代表你差
只代表「剛好」有三十分的題目你不會,把他學起來就好。

您可以在意、也可以不在意
只是我們選擇不在意分數,而是在意態度!跟有沒有真的學到東西。小時候的成績,我們是不在意的。學到東西、培養學習的態度,才是我們在意的。

我們想擺脫台灣過度追求「考試一百分」的文化

以上,跟大家分享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是個屬於親子,屬於旅行,屬於飛行愛好者的園地 讓我們來談健康,談親子,談教育,談生活,談旅行
View all posts